共享单车集体涨价原因是啥? 优胜劣汰之后盈利是王道

出行 趣财经网移动版

日前,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4月份以来,多家共享单车平台先后上调价格,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纷纷涨价,接下来共享单车涨价潮会不会蔓延至全国?共享单车的出现原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如今骑共享单车比坐公交还贵,还会有人骑吗?共享单车集体涨价原因是啥?未来共享单车是否能够继续存活下去?详情请看下文。

共享单车集体涨价

共享经济风口一过,大浪淘金过后,目前,规模较大的共享单车企业也就剩下摩拜单车和哈罗单车,随着共享经济热潮退场,活下来的这两大共享单车巨头今年先后宣布涨价,共享单车行业涨价趋势明显。

如摩拜单车在北京上海深圳地区实行新计费规则,骑行15分钟收费1元,超过15分钟后每分钟收费0.5元,算下来摩拜单车骑行1小时收费2.5元。

或是无押金的条件,哈罗单车比起摩拜单车收费更高,浙江地区自2019年5月27日起, 哈啰单车起步价2元,骑行20分钟收费2元,后续每超过10分钟加收1元,整体算下来哈啰单车骑行1小时收费6元。

以上例两家共享单车最新计费来算的话,一个月下来,每日来回地铁1公里的总费用大概是90元~150元左右。每月骑车的钱,已足以买一辆二手单车。因此不少市民质疑共享单车涨价在变相要钱,在共享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一般应该通过降价来扩大市场需求。摩拜和哈啰却逆势而为,什么给了它们的勇气,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哪些?

共享单车盈利模式

我们先来看一下共享单车行业背景情况,天眼查数据显示,2018年9月1日,春华资本、蚂蚁金服联合领投哈啰出行完成近40亿元新融资,估值25亿美元;2018年7月17日青桔单车滴滴出行与Booking Holdings达成战略合作,获5亿美元投资;2018年4月4日,摩拜单车以27亿美元被美团换股+现金方式收购。

由此可知如今存活下来的共享单车必须背靠大树,阿里的哈啰单车,腾讯系中滴滴的青桔、小蓝单车,美团的摩拜单车在行业中算是三足鼎立。但据美团公布最新财报数据显示,自2018年4月4日起摩拜的综合收入为人民币15.07亿元,同期摩拜亦亏损人民币45.5亿元。共享单车产业链莫非真的不盈利?据笔者了解,不讲押金,共享单车营收主要有两大方式:

1. 广告收入

1)共享单车APP广告收入,参考滴滴的数据,平均每订单可产生0.3元广告收入;2)车身广告收入:按照每1000辆单车折合一辆公交车测算,广告价值为14元/月/车。

2、骑行收费

据摩拜投资人透露,以单车寿命三年,残值150元计算,摩拜单车折旧成本在550元一年;而按一年使用300天,一天4次,一次1元的使用状况计算,一年收入则达1200元。另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共享单车每天约有1000万人次使用。摩拜投资人表示每辆每天0.6元、一年180元的预计运营成本,理论情况下,摩拜盈利毛利将近50%,盈利不成问题。

看似暴利的共享单车行业却频频哭穷集体涨价,只能证明广告收入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不是能够生存下去的根本盈利模式,而骑行收费或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收益来源。

以前共享单车收押金事实上是把消费者的押金当他们的流动资金,而现在随着押金问题频现,如哈啰单车是不收押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旧车报废丢失情况下,共享单车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又由于共享经济风口已过,没有风投大佬继续投资烧钱,没找到真正盈利方式之前,唯只能提高共享单车使用价格。

总的来说,共享单车集体涨价的内在要因是共享单车整个行业的综合运营成本远远大于营收所得,而集体涨价后,如果消费者还能继续骑行,这意味着整个行业能够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不过,仅靠骑行费用,共享单车行业想盈利还是有点难的。要想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多元化盈利是共享单车的唯一出路。

2019年澳大利亚富人阶级划分标准一览

2019年澳大利亚物价最新版

2019澳大利亚华人打工收入:澳洲当厨师月入3万元

✽本文为趣财经网移动版独家原创稿件,观点仅供参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Q3)。